药物研究院成立于20214月,旨在提高学校药学领域科研水平,促进成果转化,培育优势学科,助推“双一流”学科建设。药物研究院在编人员5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8人,博士学位4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2人,柔性引进专家3人(张永文、穆祥、梁秉文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设置成立了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评价研究中心、药效及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中医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等6个研究中心及新材料研究院、创伤修复研究院、石墨烯医学研究院。新建药研院综合楼,科研场地面积20000余平米,总投资2.6亿,现有科研仪器设备360台套,包括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超高分辨质谱仪、UPLC-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荧光定量PCR仪、动物无创血压心电分析系统等国际先进设备,设备原值6000万元。

药物研究院以“传承中医药文化,面向科技前沿,引领健康产业,服务社会需求”为宗旨,瞄准人们对健康日益增长的重大需求,传承中医药精华,创新中医中药科研思路,重点在中药材数字化及品质提升、中药质量综合评价技术创新、精准药效物质发现及质量控制、创新药物制剂及大健康产品研发、石墨烯医学应用研究、创伤修复研究、新材料研究等方面开展全产业链智慧中医药研究,形成系列成果,打造独具齐鲁文化特色的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研高地,同时,建立灵活多样、鼓励创新的选人用人、评价激励机制,培养青年科研骨干和科研创新团队,加强与科研院所、制药企业间的沟通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先后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和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项目等科研平台建设项目,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30项,研究成果获奖32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获得临床药物批件1项,保健食品批准文号3项,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0余项,主编著作6部,参编著作9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EISCI论文60余篇,取得多项突破性的创新技术方法。与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千佛山医院、青岛上和中医医院、山东博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四川依科制药、鲁南制药、真奥金银花药业有限公司、世中联经皮给药专业委会、美国Logan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中科微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密切合作,在中药材种植技术优化及精准扶贫、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中药新药、保健食品、医疗机构制剂研发、外用制剂制备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技术服务金额达1500余万元,通过关键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我省中医药产业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